2025-01-04 14:27:16 阅读量: 来源于: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
水,生命之源,生存之本。有人说,一部治水史就是中华民族的奋斗史。作为黄河一级支流,我省第二大河流——沁河发源地的沁源,素有“环邑皆山、沁水汇流”的美誉,水无疑是这里最具神韵、最为灵动的底蕴。蜿蜒碧水涤荡出这片土地的物阜民丰,也赋予了她守护江湖安澜的使命。
人水和谐,这是千百年来不懈的探索,也是新时代必须作答的考题。如今,我们漫步在沁河岸畔,水面碧波荡漾、群鸟嬉戏,远处的山野中甘泉奔涌,青松苍翠。这是改善水环✅境、构筑生态屏障、守好沁河源的最新成果,更是老区促进人水和谐、建设幸福江河,奋力谱写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的全新篇章。
沁河之源,将无限风情留给这方土地,沁源县把握这份机遇,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,用满腔赤诚书写“绿水青山”的实㊣践答卷。
沁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,发源于沁源县,在沁源县㊣境内干流长98公里,占我省沁河干流总长的27%;流域面积2187平方公里,占我省沁河流域总面积的24%。近年来,沁源县全力推进沁河源头生态修㊣复综合治理项目,改善水体环境,构筑生态屏障,守好沁河源头,守护黄河安澜。
沁源作为沁河源头和生态大县,认真履行沁河保护首责、治理主责,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。近两年,沁源县从“水资源调度、水土保持和水源涵✅养、河流生态㊣治理、湿地保护与治理、环境污染治理”等各方面发力,就沁河治理实施了一系列专项工程建设,积点滴之功,力保“一泓清水入㊣黄河”。
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。作为黄河重要支流的沁河,是由无数条清溪小河共同构成的综合水系。这些干支河流如叶脉一般广布交错,穿村过户,如何处理✅好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与处理,是河流治理的关键。沁源县在生态综合治理中,通过拦水筑坝、分段作业等方式,将河道中的淤泥杂质进行了分批外运,对沁河县城段河道两侧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系统治理和升级改造,完善沁河及支流所涉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,疏浚河道41公里,新建堤防11公里。
与此同时,大力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、沁河县城段品质提升等工程,为沁河流域构建起“水丰、质好、河美”的生态屏障,让沁源县城呈现出“水更清、岸更绿、景更美、路更通”的城市新貌,有效带动县域居民生活品质提升,有力推动全县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冬日暖阳下,漫步沁河,远山叠黛,静水悠远。在这里,人民群众正享受着无处不在的美景,体验着良好生态的㊣滋✅润。
这是沁源县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,大力实施沁河沁源县城段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的实践成果。经过综合实施市政给排水工程、道路照明✅工程、景观步道㊣工程、水舞灯光秀工程等,沁河沁源县城段得到系统治理和升级改造,这段总长7公里的沿河通道,如今已成为沁源县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,生态㊣沁源的“会客厅”。
在沁河沁源县城段治理中,最为老百姓称道的是沁河公园的建设。该公园位于沁河河畔生态治理,全长约5.7公里,公园总面积约36公顷。4米宽健康步道贯穿整个公园,设置槐香广场、沁之源、碧波广场、激光水㊣舞✅秀、水舞剧场等㊣景点,布置雨水花园、植草沟等海绵设施,为集文化交流、生态休闲、科普示范、游憩娱乐于一体的滨河公园。
目前,沁河沁源县城段治理项目㊣中的水电、绿化、广场、园路、水舞灯光秀安装等工程已基本完成,沁河公园已向民众开放,水资源数据中心已对水雨情、防洪防汛、重要河流、水源地、管网水质、水压、流量等部分数据实现实时监测分析,剩余部分自动化控制监测设备正在安装调试,不日将正式对外开放。
生态治理,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让百姓享受到生态“红利”。沁源在推进沁✅河沁源县城段治理中,还在沿线设㊣置了户外客厅、健身乐园等,建设了园内面积最大的广场——碧波广场,采用流线型设计元素,意为“沁河之水”,北侧设置㊣四座特色景观灯,夜晚呈现脉冲流水效果。在园林绿化工程方面,针对沁源有油松之乡的美誉广植油松,并配合观赏性落叶树种以及时令性花卉地被,整体打造四季有景、三季观色的优美景观。除此之外,此次选用的树种和植被具有涵养水源、防风固沙、净化空气、美化㊣环境等㊣生态效益。水文化、生态文化、城市文化,在这✅里相互交融,相映成趣,写满了“玉带绕城满目秀,诗入画境相出尘”的惬意与雅致。
清水之上飞鸟掠过,碧波荡漾,两岸护坡堤岸整齐……走进沁源县景凤镇紫红村,一幅山清水秀的田园画卷映入眼帘。
紫红河河道治理是沁源县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的缩影。以水为美,向水而为。今年以来,沁源县立足水源保护㊣地实际,以激活源头活水、优化水源供给为目标,将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作为实施乡村振兴、建设和美乡村、助农增收致富的具体举措,通过实施水系连通、水美乡村建设项目,疏浚河道、加固堤防,打造乡村㊣沿河景观带,构建起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互联互通”的大水网格局。
据了解,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㊣目总投资3.28亿元,总长度96公里,是沁源县今年实施的河道治理工程,主要对紫红河、定阳河、活凤河、法中河、狼尾河、赤石桥河六条河流进行综合治理。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水系连通、水美乡村、河道清㊣淤和疏浚、岸坡整治、水土涵养与水土保持、防污控污等建设项目,涉及㊣沁河镇、郭道镇、景凤镇、法中乡、赤石桥乡5个乡镇30余个村庄。
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,除环境治理的迫切需要之外,还有对乡村振兴的深层次考✅量。沁源境内多是山区丘陵,坡陡沟深,源短流急,以前沿河的村庄河道遇水则淹,每到汛期险情不断,河道淤积严重,行洪能㊣力差。经过此次河道治理工程的实施,可彻底解决这一✅历史难题。与此同时,连通的大水网还将为沁源县的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和动力。
水系连通的不仅仅是一条条河,而是将水系与村民的生活连在了一起。一湾碧水之上,数只鸟儿飞翔,周围是绿树农田、小小村落乡村之美入画入心。同时,沁源县还对龙㊣头河、沁河重点㊣段、紫红河、赤石桥河等河道同步治理,为沁河流域构建起水清、质好、景美的生态屏障。
后续规㊣划中,沁源力图通过保护和修复河道生态系统,提高水资源利用率,改善水环境质量,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空间,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,让沁源的水更清、河更畅、岸更绿,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。
提起生态环境,最让沁源人自豪的,便是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在这里安家落户。作为生态大县,沁源县境内有400余种鸟类,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、黑鹳、金雕、金钱豹、原麝等,是省鸟“褐马鸡㊣之乡”,珍稀鸟类苍鹭栖息地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、“三有”鸟类在沁源随处可见。县域内已知野生植物种类有百余科965种,道地中药材资源有653种,有着“北药之首”的美誉。
青山常青,碧水长流,是野生动物安家落户的根本原因。沁源县不仅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捍卫者,也是践行“两山”理念的先行者。
为确保一泓㊣清水入黄河,沁源县于2022年开始实施“沁河沁源段㊣生态综合治理项目”,从水资源调度、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、河流生态治理、湿地保护与治理、环境污染治理五大方面,分两期对41公里河道进行综合治理,全力改善沁河水体环境,构筑流域生态屏障,并针对污水处理打出了“组合拳”,使沁河沁源㊣段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。
得益于沁河的㊣浸润,沁源县植被良好,拥有森林220万亩、天然牧坡120万亩、连片草场72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54%,居三晋之首,是全国著名的油松之乡与天然林保护重点县。森林覆盖率高达80%以上的太岳山脉,是沁河的生态屏障和天然蓄水池。护林就是护水,有了青山才能有绿水。如今沁河里✅的野鸭、白鹭等水鸟比以前更多了,成群结队在河里捉鱼。河边树林里会不时窜出野鸡,树上也是鸟鸣不断,走在河边就像进了“百鸟园”。
近百公里沁河的缓㊣缓流淌,成就了沁源“三晋绿肺”的美称。目前,沁源拥有国家级灵空山自然保护区、国家级灵空山森林公园、国家级菩㊣提山森林公园、国家级沁河源湿地公园、国家级草原自然公园等多个国家级项目。生态多样性、生物多样性,已成为沁源最珍贵的资源与宝藏。
如今的沁源,守护沁河已成为15万沁源人民的“大合唱”,而“植树就是植福,护河就是护福”正在成为全民共识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明白,如今的一河清水一河鸟,是因为青山常青不负人。让沁河这条沁源人民的母亲河一直清澈下去,是心愿,也是不竭的动力。